警民懇談會:謹防電信詐騙

11月11日上午,棗莊市中區公安分局齊村鎮派出所的民警同志走進東濤水處理,為我公司員工召開了以“防范電信詐騙”為主題的警民懇談會。
此次警民懇談會由齊村鎮派出所李所長主持。懇談會中,李所長向我公司員工進行了工作介紹。民警田隊長給我們講解了防火、防盜、防搶劫、防電信網絡詐騙等相關手段及案例。

此次警民懇談會中,民警同志給我們帶來了《非法集資 防騙手冊》,《謹防電信網絡詐騙》,《防范非法集資相關知識》等宣傳手冊。并對其中的典型案例、詐騙手段進行了分析講解。
防范非法集資相關知識:
一、非法集資特征要件
1.非法性: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準或者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。
2.公開性:通過媒體、推介會傳單、手機短信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。
3.利誘性: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、實物、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。
4.社會性:向社會公眾即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。
二、非法集資新的表現形式
1.以發售理財產品為名進行非法集資。迎合公眾對個人資產保值升值的需求和國家鼓勵創新政策,采取投資咨詢、資產管理、財富管理、私募股權投資以及第三方理財、非融資性擔保等名義,依托虛構的具體項目、債權標的、擔保物,假以專業規范的業務流程、風險告知和合同文本非法吸收資金。
2.假借P2P名義非法集資。套用互聯網金融創新概念,設立所謂P2P等網絡借貸平臺,以高利為誘餌,采取虛構借款人及資金用途、發布虛假招標信息等手段吸收公眾資金,突然關閉網站或攜款潛逃。
3.以“互助”名義開戰非法集資。常常打著“XX金融互助社區”“XX金融互助平臺”“XX金融互助理財”“XX慈善金融互助平臺”“XX金融互助投資”“XX金融互助社區”“XX財富互助平臺”等旗號,宣稱投資門檻低、周期短、收益高,往往集資達到一定規模后,便攜款潛逃。
4.以“養老”的旗號吸收公眾存款。這類犯罪手段有兩個突出形式:一是以投資養老公寓、異地聯合安養為名,以高額回報、提供養老服務為誘餌,引誘老年群眾“加盟投資”;二是通過舉辦所謂的養生講座、免費體檢、免費旅游、發放小禮品方式,引誘老年人投入資金。
5.打著股權眾籌的名義非法集資。一是謊稱公司將要在境內外證券市場上市,誘使投資者購買其股票;二是以增資或以大股東轉讓股份的名義,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公開募集資金或高價轉讓股票;三是以“證券投資咨詢公司”、“產品經濟公司”等為名,向社會公眾非法買賣、代理買賣未上市公司股票。
6.以高價回購收藏品為名非法集資。以毫無價值或價格低廉的紀念幣、紀念鈔、郵票等所謂搜藏品為工具,聲稱有巨大升值空間,承諾在約定時間后高價回購,引誘群眾購買,然后攜款潛逃。
三、非法集資的犯罪類型
我國刑法規定的非法集資犯罪,具體包括刑法第176條規定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。第176條規定的擅自發行股票、公司、企業債券罪和第192條規定的集資詐騙罪,以及刑法第160條規定的欺詐發行股票、債券罪等具體罪名。在非法集資犯罪中,發案率最高的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集資詐騙罪。

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知識:
1.刷單詐騙---“不干”
刷單、制造虛假交易,本身就是違法行為,刷單要么違法要么被騙,抵制一切網絡刷單。
2.貸款詐騙--- “不貸”
非正規途徑的網絡貸款都是詐騙,“刷流水”、提供“保證金”、“手續費”都是為了把錢騙到手。
3.網絡購物(退款)詐騙--- “不信”
網絡購物需謹慎,一定要通過正規網站、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購買,微信、QQ、支付寶直接轉賬的可能是陷阱。
4.冒充好友詐騙--- “不轉”
“朋友”向你發來借錢信息,只要當面確認或打電話確認,就能避免被騙。網絡時代,個人信息易被盜,切勿輕信。
5.信用卡類詐騙---“不辦”
信用卡辦理、信用卡提升額度、信用卡還貸款等業務辦理,應通過銀行柜臺辦理。網頁廣告、微信、手機短信廣告等都是詐騙。
6.冒充公檢法詐騙---“不怕”
說你涉嫌犯罪,不要怕,撥打110核實。公檢法不會通過電話辦案,只要提到你的錢、賬戶,都是詐騙,切勿信。
7.紅包返利詐騙---“不貪”
微信、QQ等交友軟件的紅包返利都是騙局,天下沒有不勞而獲。
8.網絡投資詐騙---“不投”
各類網絡投資平臺、投資APP等非法經營的網站、軟件,多數涉嫌詐騙,網絡投資血本無歸,堅決抵制!
警方提醒:電信詐騙無處不在,不要輕易轉賬、匯款,不要輕易泄露個人銀行卡、手機驗證碼等隱私。

全國統一預警勸阻咨詢電話961110
多陌生電話或者網絡信息心存疑慮,請撥打110
識別圖片二維碼 關注“棗莊市中警方公眾號”“市中反詐中心公眾號”
|